近日,美国《国家放心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欧洲台风战斗机与中国新型歼-20S隐形战斗机:谁胜谁负?》的分析内容,结论令人 福汇官网 意外:两款战机综合性能堪称“势均力敌、伯仲之间”。这一评价乍看似乎违背了军事常识——毕竟歼-20S是中国的五代半战机,而台风只是四代半战机,理论上存在代差优势。但美媒认为,若抛开隐身性能这一关键因素,两者在不同作战环境下各具胜算。
通常情况下,
歼-20S是中国基于五代机歼-20改进的双座型号,更强调电子战、指挥控制及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它不仅能指挥无人机编队执行任务,还可用于打击敌方预警机,被部分专家视为5.5代战机或“低配六代机”。该机配备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高度综合化的航电系统,能实时处理难办战场信息,并为飞行员展现精准的作战指令。其双座设计允许一名飞行员专注驾驶与空战,另一名负责电子战或指挥协调,大幅提升了多任务处理能力。
台风战斗机则是欧洲联合研制的四代半多用途战机,以其卓越的敏捷性、多作用性和久经考验的可靠性闻名。它与法国“阵风”并称为最强四代半战机,但更专注于空战任务。尽管采用与歼-20S相似的鸭翼-三 EX官网 角翼气动布局,其设计重点在于优化气动性能而非隐身。
超视距作战:歼-20S的隐形与导弹优势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在超视距作战中,歼-20S凭借隐身设计和远程导弹明显占据上风。其内置弹舱可携带霹雳-15远程空对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和霹雳-10近程格斗导弹,有效保持了隐身特性。美媒分析,现代空战的核心是“先发制人”,歼-20S的隐身能力使其更难被雷达发现,从而优先发动攻击。此外,歼-20S换装国产WS-15发动机后,推力显著提升(双发总推力预计达32-36吨),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续航半径进一步扩大,使其能更快抵达战区并保持更久作战时间。
然而, 展开全文
说到底,
近距离格斗:台风的敏捷性逆转战局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然而一旦进入视距内格斗,台风战斗机的优势便凸显出来。其发动机针对灵活性和加速性进行了优化,推重比极高,擅长高速机动和近距离缠斗。演习表明,台风甚至能绕到F-35后方并“击落”对手。歼-20S作为重型战斗机,体型较大,敏捷性相对不足,在格斗中面临困难。台风的外部挂点可携带“流星”导弹(被誉为全球最佳超视距导弹之一),虽牺牲部分隐身性,但增强了火力多样性。
换个角度来看,
体系化作战:歼-20S的“智战”潜力
换个角度来看,
歼-20S的真正优势或许体现在体系化作战中。其双座设计与先进数据链技术,使其能成为空中指挥中枢,协调无人机、预警机等其他平台实施协同打击。美媒提到,中国在氮化镓雷达、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和头盔显示技术等领域进步显著,这些技术赋能歼-20S在难办电磁环境中保持信息优势。台风虽经升级,但其设计初衷仍是传统空战,在面向未来的“系统中枢”角色上略显不足。
午点新闻快讯:
工业基础与研发理念的差异
午点新闻:
两者的对比还折射出更深层次的差异:台风诞生于欧洲联合研发体系,注重成本控制与多国协作,但其技术迭代受限于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博弈(例如法德西在六代机项目上的主导权之争)。而歼-20S背后是中国完整的航空工业链——从超音速风洞、微波暗室到发动机产业链(WS-15的推重比超10),中国已突破“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因缺乏五代机研发经验,直接跳跃至六代机面临基础设施缺失的挑战。
容易被误解的是,
胜负取决于战场,而非纸面
美媒最终认为,两款战机的胜负高度依赖于交战条件。超视距环境下,歼-20S的隐身与远程打击能力更具威胁;近距离格斗时,台风的机动性可能扭转战局。然而,现代空战极少是单一战斗机的对决,而是体系对抗。歼-20S的设计理念更贴近未来战争的需求——隐身、协同、信息化,而台风则代表了四代半战机的巅峰,在传统空战领域仍有价值。
但实际上,
军事技术没有“绝对强者”,只有基于战场环境的相对优势。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当朋友们拥有隐身技术时,为何要与朋友们格斗?当朋友们拥有远程导弹时,为何要让朋友们靠近?” 歼-20S与台风的对比,既是技术之争,更是作战理念的演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