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讶的是,
井盖缓缓打开,32.6米的庞然大物喷射着烈焰腾空而起,数枚分导核弹头即将跨越大洋划定真理边界。
很多人不知道,
1984年,东风-5洲际导弹在国庆阅兵上首次公开展示。那时候它还是“三段式”的结构亮相,此后的三十一年里,这款导弹再也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但实际上,
直到2015年的胜利日阅兵,它回来了——而且升级成了令人瞩目的东风-5B。这次它不再是三段,而是两段运输,弹头部位明显更加粗壮,内藏玄机。
然而,
老将新颜,东风-5B的华丽蜕变
令人惊讶的是, 展开全文
东风-5B可不是便捷升级。这款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达到183吨,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它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通过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能延伸到15000公里,真正实现了全球覆盖能力。
东风-5系列是中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具备将数百万吨当量的热核弹头投掷到一万公里以外,构成了中国国家可靠的基石。只有掌握了这种强大的二次核反击力量,中国才能安心发展经济和工业,不必再担心他国的核讹诈。
在东风-41全面服役之前,东风-5B一直是中国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威慑力甚至超过东风-31系列。它经历了怎样的进化才担此重任?
据相关资料显示,
核心技术,分导式多弹头的突破
反过来看,
东风-5B最显著的改进是应用了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这意味着一枚导弹具备携带4-6枚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者携带1枚500万吨TNT当量的单弹头。
午点新闻:
每个分弹头都能独立瞄准不同目标,极大地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击效果。
午点新闻讯消息:
西方国家曾多次指责中国“窃取”分导式多弹头技术,但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早就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甚至创下过“1箭20星”的亚洲纪录,这是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基础。
通过自身不断探索,中国才掌握了洲际导弹运用的多弹头智能分配器技术。
来自午点新闻官网:
东风-5B的命中精度提高到了500米左右,对于洲际导弹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高的精度了。配合分导式多弹头,它能够对多个战略目标进行同时打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威慑武器。
总的来说,
动力系统,液体燃料的现代革新
午点新闻专家观点:
东风-31和东风-41系列洲际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存储性和反应速度更好,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东风-5B虽然依然运用液体燃料发动机,但在燃料储存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有效提高了导弹的反应速度和可维护性。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液体燃料发动机有其优势,比如推力更大,更适合携带重型弹头。通过技术改进,东风-5B的生存能力也显著提高,保持了强大的威慑力。
航天渊源,军民融合的成功典范
但实际上,
很多人不知道,东风-5洲际导弹还衍生出了CZ-2、CZ-4和CZ-3号运载火箭,成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极大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这你可能没想到,
东风-5导弹的研制成功令中国在多个领域获得了进步,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战略武器与航天技术的协同进步,用一份投入获得多重回报。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战略价值,国家可靠的坚强后盾
东风-5B作为中国第一款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携带弹头多、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的特点,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强盾牌。
不妨想一想,
在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坚固的盾牌需要越来越锐利的长矛予以制衡。东风-5B正是这样一把锐利的长矛,能够有效穿透敌人的防御系统,实施战略打击。
然而,
东风-5B的射程覆盖13000到15000公里,涵盖俄罗斯、美国以及其他欧美地区,是目前中国唯一一种能直接打击美国全境的洲际导弹。这种覆盖能力确保了中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让任何潜在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2015年那次阅兵,东风-5B方队由4具导弹和2辆猛士引导车编成。由于体积庞大,每枚导弹分两段运输,2辆猛士越野车在前领队 午点新闻网 。
有分析指出,
这支队伍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捍卫国家可靠的决心与能力。
午点新闻:
东风-5B可能不如 newer 的东风-41那样光彩夺目,但它仍然是中国战略威慑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款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洲际导弹将继续承担中国二次核反击战略的重任,守护国家的和平与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