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也遇到过,
海军迷们可算等来了大消息!九月初北京东郊的军演跑道上,055万吨大驱在雨雾中亮出“新玩具”——一枚外形酷似拉长鹅卵石的导弹被吊车缓缓送入垂直发射井。这就是首次公开的“鹰击-17”,一款乘波体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它的出现直接让军事圈炸了锅。
别看鹰击-17长得像块光滑的石头,细头粗尾还没翅膀,这种设计在军工圈叫“乘波体”。轻松说,它在极高速飞行时能“骑”在自己产生的激波上,把冲击波当滑板用,省燃料还飞得远。美方学者布兰登扒了公开照片测算 AVA爱华官网 ,这弹长约9米,直径不到0.85米,用两级固体火箭接力推进。
总的来说,
对比之前火出圈的鹰击-21双锥体弹,乘波体的升阻比更高,同样的燃料能多滑一千公里。圈内人打个比方:鹰击-21能打1500公里,鹰击-17直接冲到2 午点新闻官网 500公里以上。这一下,西太平洋上的海空补给节点都得冒冷汗了。
简要回顾一下,
机动能力才是鹰击-17的杀手锏。乘波体转向不靠传统尾舵,而是用整个弹体“挤气流”实现横扭、竖甩甚至打陀螺旋转。防空雷达想预判它的轨迹?简直像猜谜。有人问它是不是东风-17的海军缩小版?外形确实像,但用途差远了。
但实际上,
陆基东风-17盯固定目标,舰载鹰击-17得追着海上移动目标打,还得塞进海军通用垂发里,尺寸卡得死。研发团队干脆搞出“两段火箭加折叠翼”——发射前缩紧,出舱再展开。助推段设计更颠覆传统:“上细下粗”。粗壮的第二级先在大气稀薄处推到5马赫,细长第一级接力冲到8马赫以上,再把弹头送入滑翔轨道,像双档加速跑。
通常情况下, 展开全文
鹰击-17的制导系统也不含糊。卫星、红外加相控阵雷达三重复合制导,末端误差控制在10米内。打航母驱逐舰这种百米大目标,基本十拿九稳。但乘波体设计有个天生软肋:为塞进0.85米垂发筒,弹头做得扁平细长,装药空间被压缩。业内估算其战斗部只剩一两百公斤,和传统反舰弹半吨一吨的装药没法比。用它对轰航母这种“钢板怪兽”,一发入魂有点难。
不过高超音速本身就是暴击!十马赫撞上去,冲击能量足以掀翻舰面雷达、折断桅杆、撕裂机库。对防护薄的驱逐舰、补给舰,一两百公斤穿甲弹加高速冲击,简直是“超标打击”。真正的航母杀手还得看东风-21D、东风-26这种大块头,八百到一千八百公斤战斗部专砸甲板中心。海军拿鹰击-17更多是补位——它便宜、射程远、反应快,能像狼群一样围剿护航编队,航母则交给火箭军“主炮”处理。
为啥有了鹰击-21还要搞鹰击-17?鉴于双锥体的鹰击-21算“初级高超弹”,突防能力不如乘波体的鹰击-17。但鹰击-21装药量大,500公斤弹头能一发重创驱逐舰。战术很清晰:先用鹰击-17撕开防空网,再用鹰击-21补刀毁伤。中国新一代反舰体系正是多弹协同的路子——鹰击-17(乘波体滑翔)、鹰击-19(吸气式高超巡航)、鹰击-20(双锥体高超)组成“高-中-低”弹道组合。灌顶攻击加掠海突防,防空系统算拦截概率?直接过载!
午点新闻快讯:
055大驱配鹰击-17,简直是移动高超发射阵地。这舰本身就有112个通用垂发单元,口径850毫米,兼容防空、反舰、反潜、对陆攻击弹。双波段雷达探测超500公里,五层防空系统从200公里外拦截到末端激光近防炮。全燃动力扛着1.3万吨满排跑30节,续航7000海里。信息化系统能处理上千目标,统筹编队作战。
据业内人士透露,
鹰击-17只是冰山一角。它带出的疑问比答案更值得琢磨:防御手段一次次被速度与机动碾压,军备竞赛的尽头究竟在哪?武器越来越快,决策者仍是血肉之躯。海战没有彩排,真正的考卷只在战场上批分。但有一点肯定:中国反舰导弹已构建“高速+隐身+高超”三位一体体系,从0.9马赫到10马赫、临近空间到掠海、150公斤到800公斤战斗部全覆盖。多弹协同砸出去,让对手无法指定,这才是绝对突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