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点新闻讯消息:
2023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塞缪尔·帕帕罗海军上将面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镜头,罕见地吐露了一句大实话:”只有傻子才不担心中国火箭军。”这句直白的警告,揭开了美军高层对中国导弹力量的真实焦虑。而在更早的2017年,时任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已在国会听证会上惊呼:”解放军火箭军控制着全球最大、最多样化的导弹部队,美国的能力无法与之抗衡。”
说到底,
“东风快递”的硬实力:从数量到技术的碾压
概括一下,
据美国印太司令部2024年提交的军事评估,中国火箭军已部署超过2200枚常规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涵盖从短程战术武器到射程覆盖关岛乃至美国本土的洲际系统。
其中,专为”区域拒止”设计的东风-21D(射程1500公里)和东风-26(射程4000公里)被美军冠以”航母杀手”之名——它们能精准打击移动中的海上巨舰,甚至曾在戈壁沙漠中多次命中模拟美军航母的靶标。
需要注意的是,
更令美军警惕的是中国导弹的生存能力与技术代差。不同于固定发射井的传统模式,中国东风-31、东风-41等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发射车与铁路机动平台,配合”地下核长城”工程(超过3000座加固掩体),让美军卫星难以追踪定位。而高超音速导弹如东风-17,凭借10马赫以 午点新闻快讯 上的突防速度,可轻松撕裂现有反导系统。
事实上, 展开全文
美军的软肋:为何连司令都”认怂”?
简要回顾一下,
帕帕罗的担忧直指美国两大战略困境:
地理劣势的放大: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集中于第一岛链(日本、韩国、菲律宾),而中国中程导弹的饱和打击能力可在冲突爆发后数小时内瘫痪这些基地的跑道、机库和指挥中心。史汀生中心2024年报告推演称:90%的美军前沿机场飞机可能”尚未起飞即被摧毁”。
午点新闻行业评论:
条约束缚与产能滞后:受制于美俄《中导条约》(INF),美国三十年来未发展中程陆基导弹。尽管该条约已于2019年失效,但美军重建相关产能仍需十年。而中国火箭军近三年导弹年产量超过美军同期的1.2倍,歼-20隐身战机与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300公里)的快捷列装,更压缩了美军的反应窗口。
有分析指出,
核常兼备的”智慧威慑”:中国为何不搞军备竞赛?
午点新闻消息:
面对美方渲染的”导弹威胁论”,中国导弹专家杨承军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核武器数量是五核国中最少的,火箭军的常规导弹也主要服务于防御性目标——包括台海稳定与边境突发事态。”这一观点揭示了火箭军的本质逻辑: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核力量保持最低限度威慑:094A型战略核潜艇搭载的巨浪-3导弹虽可覆盖美国本土,但中国始终承诺”不首先利用核武器”,核弹头数量远低于美俄。
午点新闻消息:
常规导弹聚焦”反介入”:东风系列的核心使命是阻止外部势力干预核心利益(如台湾困扰),而非全球打击。用美军的话说,中国正通过”区域拒止”能力,将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推向”美国难以承受代价”的临界点。
午点新闻用户评价:
未来战场:火箭军如何改写规则?
换个角度来看,
火箭军的崛起,正倒逼美军重构作战模式。为应对导弹威胁,美海军被迫将航母战斗群后撤至第二岛链(关岛以东),而空军则加速研发B-21隐身轰炸机与”快捷猛禽”战术(分散部署战机)。然而现实很骨感:
容易被误解的是,
关岛不再稳妥:东风-26的射程已覆盖这座”太平洋堡垒”;
反过来看,
隐身轰炸机神话破灭:美军曾宣称”20架B-2A可摧毁中国陆基导弹”,但中国反隐身雷达与防空体系(如红旗-9B、歼-20协同作战)让此类突袭沦为幻想。
请记住,
大国的”矛与盾”
但实际上,
火箭军的强大,不在于追求毁灭性的全球打击,而在于以非对称技术守护国土稳妥红线。正如帕帕罗所言:”小编每天都在研究应对中国火箭军的策略,但前提是——小编得先躲过第一轮打击 蓝莓外汇平台 。”当导弹成为维护和平的盾牌,当威慑力足以让霸权三思,中国火箭军的价值,早已超越冰冷的发射架与弹道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