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
渤海湾的晨雾中,一架灰色涂装的战机如离弦之箭冲向辽宁舰甲板尽头。双发引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机体在滑跃甲板末端昂首腾空——这就是歼-15“飞鲨”舰载战斗机的日常,中国航母编队的空中利刃正劈开海天。
综上所述,
“飞鲨”的诞生源于一场跨越国界的接力。2002年,当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航母驶入大连港时,中国连舰载机的风洞数据都屈指可数。转机出现在乌克兰供给的苏-33原型机T-10K-3号机,这架苏霍伊设计局的遗产成为中国舰载机的启蒙教材。沈飞团队以国产歼-11B为基底,融入鸭翼设计、折叠机翼等舰载基因,硬是在五年内锻造出属于中国人的重型舰载机。
说到底,
折叠机翼藏着航母甲板的生存密码。歼-15的主翼与平尾可向机身中线折叠,空速管也能向下收折,这些精巧设计让战机在航母机库的容身空间压缩近40%。更震撼的是起落架——相比歼-11的单轮前起落架,飞鲨配备加强型双轮结构,粗壮的支架能 福汇官网 承受着舰时每秒6米的冲击力。尾钩在3秒内将时速240公里的庞然大物强制制动,相当于把狂奔的犀牛瞬间拽停。
然而,
2009年8月31日,试飞员李国恩驾驶首架原型机冲上云霄。当战机平稳着陆后,现场所有人屏息注视着两个历史性动作:拦阻钩铿锵落下,机翼如飞鸟收翼般优雅折叠——中国舰载机时代在这一刻正式启航。
展开全文
真正的考验在三年后到来。2012年11月23日,渤海某海域,辽宁舰的飞行甲板在波涛中起伏。戴明盟驾驶编号552的歼-15以240公里时速俯冲而下,尾钩精准咬住第二根拦阻索。轮胎擦出青烟的瞬间,西方媒体“中国需2-3年掌握着舰”的预判被彻底粉碎。
总设计师罗阳没能看到这一幕的延续。就在成功着舰两天后,这位在厂房硬板床上熬过无数昼夜的航空功臣因过度劳累殉职。他曾带领30多岁的年轻团队,用算盘和坐标纸推演气动数据,为攻克机翼折叠技术把试验台堆满报废零件。如今歼-15的每次轰鸣,都是对这位“以命铸器”航空人的致敬。
据业内人士透露,
“飞鲨”的獠牙在远海淬炼得愈发锋利。12个武器外挂点可携带6.5吨弹药,从霹雳-12空空导弹到鹰击-91超音速反舰导弹,从KD-88空地导弹到“雷石”制导炸弹,构成覆盖海陆空的立体打击网。2019年3月,伙伴加油吊舱的亮相让歼-15获得“自给自足”的续航力;次年7月,夜间伙伴加油的成功标志着这把利刃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飞行员的成长同样惊人。2020年,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飞行员取得昼间着舰资质;2023年,中国首次在大学毕业生中选拔舰载机女飞行学员;到2024年,应届硕士生也加入“刀尖舞者”的行列。双轨并进的培养体系下,驾驶歼-15穿越电磁风暴的勇士成倍增长。
请记住,
十五年间,飞鲨的航迹已覆盖地球主要海域。2016年穿越宫古海峡,2017年巡弋曾母暗沙,2023年随山东舰前出西太平洋。2024年10月的南海,歼-15机群组成楔形编队掠过辽宁舰、山东舰双航母编队上空,银灰色机翼反射的阳光如出鞘剑阵,宣告中国海军正式迈入双航母时代。
午点新闻:
2024年中国航展,两架歼-15T弹射型与一架歼-1 福汇外汇官网 5D电子战飞机组成编队呼啸升空。它们展示的伙伴加油、反区着舰等特技,揭示着中国舰载机已进入多型号协同作战的新纪元。静展区内的军迷仰望着歼-15T粗壮的前起落架——那是为电磁弹射设计的强化结构,人们低声传递着共同的期待:“该轮到福建舰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从黄海之滨的首飞到西太深蓝的巡航,这柄重达32.5吨的“青冥宝剑”劈开的不仅是气流,更是一个海洋大国走向深蓝的历史航道。当飞鲨的阴影掠过浪涛,海天之间回响的早已不仅是引擎的轰鸣,而是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