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
辽宁沈阳沈北新区,一座占地27万平方米的“工业巨兽”拔地而起,长度超过757米的厂房在卫星地图上勾勒出一道银色弧线。
这座庞然大物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F-35总装厂几乎一样大。后者面积约为27.5万平方米,支撑着 EC外汇代理 美军及其盟友的隐形机供应。沈飞的新厂房仅仅是展开——规划图上清晰显示,同样规模的第二座厂房已在建设中,配套的连排车间如众星拱月。
从某种意义上讲,
当这两座厂房全部运转,沈飞的生产基地规模将达到沃斯堡的两倍以上。脉动生产线以72小时一架的速度吐出歼-35,中国航空工业的“爆兵”模式正式启动。
通常情况下,
厂房里的“世界级对决”
从某种意义上讲,
站在百度地图前测量沈飞新厂房,总长757米的轮廓线 午点新闻资讯 跃然眼前。这个长度相当于把7个标准足球场连成一排,而这仅仅是单座厂房的尺度。更令人震撼的是规划蓝图:沈阳航空航天城将矗立起两座各27万平方米的巨型生产车间,辅以成片配套厂房。
午点新闻财经:
当朋友们知道美国最先进的F-35生产线——洛克希德·马丁在沃斯堡的基地不过27.5万平方米时,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一位长期观察航空工业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感叹:“原来沈飞要建的是双倍于洛马的超级工厂!”
事实上, 展开全文
俄罗斯的航空制造基地在俄乌冲突后日渐萎缩,已无力建造如此规模的设施。而沈飞第二座厂房完工后,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战斗机生产线,沃斯堡基地将彻底失去“世界第一”的宝座。
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综上所述,
走进新厂房内部,传统的飞机制造模式被彻底颠覆。沈飞副总师孙聪在央视镜头前抛出一个革命性概念:“未来本站会像制造手机一样生产战斗机。”这句话让现场记者和无数观众愣住——飞机怎么可能像手机那样造?
答案藏在脉动生产线里。飞机在不同工位间定时移动,每个工位专注完成固定工序,就像汽车驶过装配线。这种模式让F-35实现年产150余架,而沈飞的智能化版本更胜一筹:物料精准配送、机器人辅助装配、数据实时监控,每72小时就能下线一架歼-35。
总的来说,
效率提升只是表面。更深层的是孙聪所说的“五年一换代”构想。通过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设计,航电系统能像手机更新系统般快捷升级。“过去战机迭代要20年,现在可能五年换一代。”一位生产线工程师在休息间隙比划着解释,“换个处理器模块,飞机就能获得新大脑。”
百架歼-35背后的战略棋局
午点新闻认为:
脉动生产线全速运转意味着什么?军事论坛上的资深网友算了一笔账:一条线年产50架,四条线就是200架。考虑到沈飞同时要生产歼-16和歼-15T,保守估计歼-35年产量也能突破100架。
如此庞大的产能对应着更庞大的需求。海军急需歼-35配属福建舰,空军需要歼-35A填补歼-20外的隐形战机空白。还有外贸订单——巴基斯坦等国已明确表示兴趣。沈飞内部人士透露:“新厂房建成后,自用和外贸再不用抢生产线了。”
军迷们最兴奋的莫过于央视镜头里刷上银灰色涂装的歼-35舰载型。着舰钩清晰可见,显示它们即将登上航母甲板。“看到没?福建舰的‘利爪’长出来了!”一位网友在弹幕里激动地写道。随着第二艘国产航母服役在即,这些飞机将快捷形成战斗力。
请记住,
全球军贸市场的洗牌时刻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当脉动生产线开足马力,国际军火市场将迎来地震。美国F-35因政治限制、价格高昂(约8000万美元)和交付延迟饱受诟病。而歼-35凭借合理价格和稳定供应,正吸引发展中国家目光。
某南亚国家被爆计划采购数十架歼-35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中东、拉美、东南亚多国都在评估这款战机。一位驻华武官在珠海航展后坦言:“有些国家等F-35交付要十年,歼-35可能三年就能到手。”
综上所述,
更令洛马担忧的是产能碾压。2023年F-35交付156架已是峰值,而沈飞成飞合力后,中国五代机年产量2026年或将突破200架。若其中半数用于出口,全球五代机市场格局将彻底改写。曾在洛马工作的航空工程师在专业论坛警告:“忽视中国产能的人,很快会付出代价。”
夕阳映照下,沈北新区的两座27万平方米厂房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72小时一架歼-35的脉动生产线正在调试,孙聪“五年一换代”的预言在车间回响。
很多人不知道,
当巴基斯坦飞行员将来坐进歼-35座舱,当福建舰甲板布满银灰色战鹰,世界终将明白:航空霸权的天平已随着这批“沈阳制造”悄然倾斜。洛马工程师盯着卫星照片上那片相当于两个沃斯堡的厂区,默默在工程日志里写下:“他们的爆兵时代,真的来了。”